本文目录一览

1,颈椎张口位的检查目的是什么

你好,颈椎张口位摄片检查,主要适用于对环椎和枢椎之间的脱位以及环椎齿状突根部骨折的诊断,其摄片方法为被检者仰卧,身体正中矢状面于台面垂直,头部稍仰起,口尽量张开,是上颌中切牙咬饴面中点与乳突尖连线垂直于台面,X线经上颌切牙咬he面中心垂直射入胶片,在日常的检查中,经常会出现上颌中切牙与环椎重叠(原因为头仰角度小或中心线偏上)或枕骨底部与环椎重叠(原因为头部过仰或中心线偏下)的现象,在原有的摄片方法上通过以下的改进可以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因为枕骨底部,乳突尖部,齿状突顶部。

颈椎张口位的检查目的是什么

2,什么是楔状缺损引起的原因是什么

楔状缺损是牙齿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由于这种缺损常呈楔形因而得名。原因:1.刷牙这是发生楔状缺损的主要原因,楔状缺损又称为刷牙磨损。其理由是:①用力横刷的人,常有典型和严重的楔状缺损。②不发生在牙的舌面。③唇向错位的牙楔状缺损常比较严重。④楔状缺损的牙常伴有牙龈退缩。2.牙颈部的结构牙颈部釉牙骨质界处的结构比较薄弱,易被磨去,有利于缺损的发生。3.酸的作用龈沟内的酸性渗出物与缺损有关。临床上有时见到龈缘下硬组织的缺损。4.牙齿唇颊侧颈部是咬合力应力集中区。长期的咀嚼力,使牙体组织疲劳,于应力集中区出现破坏。
去除牙神经,是脱敏疗法一种。

什么是楔状缺损引起的原因是什么

3,深覆合都有什么症状

  根据覆合程度将其发为3度:,  Ⅰ度: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牙冠的1/3以上至1/2处;或下前牙咬合在上前牙舌侧切1/3以上至1/2处。,  Ⅱ度:上前牙覆盖下前牙冠长的1/2以上至2/3处;或下前牙咬合在上前牙舌侧切1/2以上至2/3处(如舌隆突)者。,  Ⅲ度:上前牙牙冠完全覆盖下前牙牙冠,甚至咬在下前牙唇侧龈组织上;或下前牙咬合在上前牙舌侧龈组织或硬腭粘膜上,因此造成创伤性牙龈炎或粘膜损伤。,  具体诊断可结合X线头影测量分析。,  【临床表现】  ,  上中切牙垂直或内倾,两侧切牙唇向倾斜,或上切牙内倾而尖牙唇向,或所有上前牙内倾,前牙覆盖小于3mm,有时可为0~1mm;或上下前牙拥挤、内倾,呈严重闭锁 ,可咬伤上前牙舌侧或下前牙唇侧龈组织,引起急、慢性牙周炎而造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等,后牙为中性 或远中合,下下牙弓均短缩。深覆合的上牙弓其补偿曲线和下牙弓矢状曲线是相反的弧形,下颌前伸及侧合运动受阻,下颌仅能作张闭式的绞链性动作,如要做侧合运动,那也是由于上颌尖牙的远中侧业已磨成沟槽以后方能实现;功能性下颌后缩,唇肌及咀嚼肌张力正常或过大,有的ICP紧咬时各肌电位均大。面部颌骨外形发育尚好,一般呈方面形。面下1/3高度较短,下颌角明显突出,下颌平面角为低角型。深覆合的面形是下唇外翻,形成横的深颏皱纹,颏部向前凸出,鼻翼往外升高,上唇短缩。

深覆合都有什么症状

4,深覆牙相关

深覆牙合 希望对你有帮助   【诊断】   (-)临床表现   上前牙纵轴位置有三种不同表现。   1.上前牙纵轴正常 多见于替牙期和恒牙早期。面部一般无畸形,严重深覆合时,1/3稍显短,可见下切牙轻度拥挤,纵轴呈垂直或内倾。   2.上前牙前倾 增加了覆盖。   3.上前牙垂直或内倾 前牙盖减少,有时可为0-1mm,伴前牙拥挤,内倾,呈严重闭锁he,可咬伤上前牙舌侧或下前牙唇侧龈组织,后牙为中性合或远中合,下牙弓矢状曲线增大,有时上牙弓补偿曲线是反向弧形。面部外形尚好,一般呈方面形,面下1/3高度降低,下颌角明显突出:下颌平面角为低角型。   (二)检查 摄全景片和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必要时做肌功能检   【治疗】   分三型矫治   (-)Ⅰ型深覆合的矫治 即前牙牙槽骨或颌骨高度正常,而后牙牙槽骨或颌骨高度不足的治疗。矫治为升高后牙高度,采用上颌活动矫治器,附有平面导板或平面导板加合垫。合垫从最后一个牙开始逐个磨去,直至该牙建合,待后牙增高后,再进行前牙舌向错位和后牙远中合的矫治。如患者年龄大,生长发育已停止,则应在矫正前牙位置后,用修复方法加高后牙以恢复颌间高度,其高度必须在姿势位的颌间间隙之内。   (二)Ⅱ型深覆合的矫治   即前牙牙槽骨或颌骨高度过大,而后牙牙槽骨高度正常的治疗。   1.活动矫治器治疗,可在唇弓上焊爪簧压低上前牙和用平面导板压低下前牙。   2.固定矫治器治疗,用方丝弓,细丝弓矫治器,打开前牙咬合。   (三)Ⅲ型深覆合的矫治   即前牙牙槽骨或颌骨的高度过大,而后牙牙槽骨或颌骨的高度不足的治疗。方法基本上和Ⅱ型矫治类似。

5,正畸拔牙的标准

决定正畸拔牙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 牙齿拥挤度 直接测量下颌模型得出牙列拥挤度。每1mm的拥挤需要1mm的牙弓间隙解除。拥挤度越大,拔牙的可能性越大。 2. 牙弓突度 使前突的切牙向舌侧移动,恢复正常位置时需要牙弓间隙。 下切牙切缘每向舌侧移动1mm,需要有2mm的牙弓间隙。切牙越前突,拔牙的可能性越大。 3. Spee曲线高度 在下颌牙弓模型上测量第二双尖牙颊尖至下前牙与第二恒磨牙颊沟形成的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Spee曲线高度。每整平1mm Spee曲线,需要1mm的牙弓间隙。 4. 支抗磨牙的前移 在确定拔牙时应考虑到磨牙前移占去的拔牙间隙。若采用拔牙矫治,关闭间隙时支抗磨牙的前移是不可避免的。正畸医师采用不同的措施可以控制磨牙前移的数量: 采用强支抗时,磨牙前移占去的间隙不超过拔牙隙的1/4;使用中度支抗时为1/4-1/2;弱支抗时至少为1/2。 5.垂直骨面型 面部垂直方向的发育有三种情况,通常以下颌平面的陡度来区分三者。正常垂直骨面型SN-MP角平均34.3°(±5°),FH-MP角平均27.2°(±4.7°)。当SN-MP角大于40°,或FH-MP角大于32°,为垂直发育过度,称“高角”病例。SN-MP角小于29°或FH-MP角小于22°,反映垂直发育不足,是为“低角”病例。 在正畸拔牙问题上,高角病例和低角病例有不同的考虑:高角病例拔牙标准可以适当放宽,低角病例拔牙要从严掌握。这是因为: ⑴高角病例颏部多后缩,治疗结束时切牙宜直立一些,以维持协调的鼻-唇-颏关系;较为直立的切牙还可代偿骨骼垂直不调,建立适宜的上下切牙之间的形态和功能关系。低角病例情况正好相反,多数患者颏部前突,切牙宜代偿性唇倾一些,这样不仅有利于面形,也有利于切牙的功能。 ⑵高角病例咀嚼肌力弱,颌骨骨密度低,支抗磨牙易于前移、升高,拔牙间隙的关闭比较容易;同时磨牙的前移有利于高角病例常常伴有的前牙开合倾向的矫正。低角病例相反,咀嚼力强,骨密度高,支抗磨牙不易前移、升高,拔牙间隙的关闭主要由前牙远中移动完成,而前牙过度的内收不利于低角病例常常伴有的前牙深覆合的矫正。 ⑶采用推磨牙向后或扩大牙弓的方法排齐牙列时,可以造成下颌平面角的开大,这对于高角病例的面形和前牙覆合均产生不利的影响,但对于低角病例却较为有利。 在决定拔牙的牙位时高角与低角病例也有差别:高角病例若拔除靠后的牙齿有利于前牙开合的控制;低角病例若需要拔牙,宜拔除靠牙弓前部的牙齿,这样不仅易于关闭拔牙隙,且有利于咬合打开。 6. 矢状骨面型当上下颌牙弓矢状关系协调、ANB角正常时,如果需要拔牙,通常是上下牙弓同时对称性拔除(除非Bolten指数不调)。但若存在上下牙弓矢状关系不调,决定是否拔牙时应考虑上下牙弓之间的差异。II类错 上颌牙弓相对靠前、下颌牙弓相对靠后,ANB角较大,为代偿这种骨骼不调,治疗结束时下切牙可以稍唇倾,下颌拔牙应谨慎。III类错合相反,由于上颌相对发育不足、下颌相对过大,ANB角较小,治疗结束时允许上切牙稍稍唇倾,下切牙稍稍舌倾,以代偿III类骨骼畸形,上颌的拔牙特别慎重。 7. 面部软组织侧貌 在确定拔牙与不拔牙矫治时,不能忽视对软组织侧貌、特别是鼻-唇-颏关系的分析与评价。比较常用者有以下两个测量指标。 ⑴上下唇至审美平面距 审美平面为鼻尖与软组织颏前点连线构成。 ⑵鼻唇角 鼻小柱点、鼻下点与上唇凸点所形成的角。
熊小琴医生在线讲解牙齿矫正是否需要拔牙!

文章TAG:牙的矢状向是什么  颈椎张口位的检查目的是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