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聚羧酸合成温度用哪种引发体系好一点

浓硫酸加热,,,,,个人意见

聚羧酸合成温度用哪种引发体系好一点

2,聚羧酸混凝土外加剂丙烯酸和什么组成引发体系

生产聚羧酸的引发剂大体相同,但又不相一致。质量与配方的好坏决定生产聚羧酸减水剂质量与性能的好坏。这都是企业的商业密秘,没有人会共开的。南昌市砼创(外加剂)高新为你解答
我是来看评论的

聚羧酸混凝土外加剂丙烯酸和什么组成引发体系

3,过氧化物引发剂在聚羧酸有什么作用

聚合反应大都是游离基型亲电加成反应,只有形成游离基反应才能进行。过氧化物不稳定,很容易释放出带一个电子的氧游离基,诱导链式反应的连续发生,并在这一过程产生更多的游离基,是聚合反应快速进行。引发剂的作用就是提供最初的游离基。
yo
引发剂就是引起聚合反应并加速反应
你好!提供自由基,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可称为引发剂或催化剂。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过氧化物引发剂在聚羧酸有什么作用

4,聚羧酸减水剂常用引气成分是什么

DH-4005型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匀质性指标    项 目 PC(标准型) PC(缓凝型) 外观 浅棕色液体 浅棕色液体 密度(g/ml) 1.07±0.02 1.07±0.02 固含量(%) 20±2 20±2 水泥净浆流动度(基准水泥)(㎜) ≥250(W/C=0.29) ≥250(W/C=0.29) pH 6~8 6~8 氯离子含量(%) ≤0.02 ≤0.02 碱含量(Na2O+0.658K2O)(%) ≤0.2 ≤0.2 DH-4005型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混凝土性能指标    项 目 PC(标准型) PC(缓凝型) 减水率(%) 25~45 25~45 泌水率比(%) ≤20 ≤20 坍落度增加值(㎜) >100 >100 坍落度保留值(1h)(㎜) ≥160 ≥160 含气量(%) 2.0~5.0 2.0~5.0 凝结时间差(min) 初凝 -90~+90 +150 终凝 -90~+90 +150 抗压强度比(%) 1d ≥180 无要求 3d ≥165 ≥155 7d ≥155 ≥145 28d ≥135 ≥130 耐久性 28d收缩率比(%) ≤100 ≤100 200次快冻相对动弹模量(%) ≥60 ≥60 抗氯离子渗透性(C) ≤1000 ≤1000 碳化深度比(%) ≤100 ≤100 钢筋锈蚀 无 无 常用掺量(%) 占胶凝材料总量的0.8~1.5%

5,聚羧酸的合成原理是什么

聚羧酸,常见的有聚马来酐的水解产物。现在多用马来酐与丙烯酸类形成的低分子量共聚物的水解物。其聚合原理和方法是自由基聚合反应。
现在用得多的有两种,一种是先缩合后共聚,一种是先共聚后缩合。 具体有: 1) 大单体直接共聚法:利用先制备具有活性的大单体(如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与一定配比的单体(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磺酸钠等)混合在一起直接采用溶液聚合,该方法合成减水剂的产品质量比较稳定,产物分子结构的接枝较为理想,但前提是要合成大单体,中间分离纯化过程比较繁琐,成本较高;而大单体酯化率的波动直接影响到最终减水剂产品的质量的稳定;同时聚合物的分子量不易控制。 (2) 聚合后功能化法:利用现有的聚合物进行改性,一般是采用已知分子量的聚羧酸,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聚醚在较温度下通过酯化反应进行接枝。但由于现成的聚羧酸产品种类和规格有限,调整起其组成和分子量较为困难;同时聚羧酸和聚醚的相溶性不好,酯化实际操作困难;另外,随着酯化的不断进行,水分不断逸出,会出现相分离。目前还未能找到一种与聚羧酸相溶性好的聚醚。 (3) 原位聚合与接枝法:以羧酸类不饱和单体(如丙烯酸、聚乙二醇等)为反应介质,集聚合和酯化于一体,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同时可以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但主链一般只能选择含-cooh基团的单体,否则很难接枝,且这种接枝反应是个可逆平衡反应,反应体系中已有大量的水存在,其接枝度不会很高且难以控制,分子设计比较困难。

文章TAG:什么  引发  聚羧酸  合成  聚唆酸用什么引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