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为什么采样信号的恢复和保持多用零阶保持器而不用一阶保持器

这是因为一阶电路具有储能元件,信号的采样和恢复会有延迟。

为什么采样信号的恢复和保持多用零阶保持器而不用一阶保持器

2,汽车前照灯保持器是什么意思

优点:零阶保持器具有低通滤波特性;除了允许采用信号的主频分量通过,还可以允许部分高频分量通过;零阶保持器结构比较简单。 缺点:零阶保持器在相频特性中,会产生正比于频率的相位滞后,零阶保持器的引入的话,会导致系统稳定性下降。
方向盘的左边是灯光的操作装置,方向盘的右边是刮水器操作装置。这个图中,方向盘只显示了右边部分,左边部分未显示而已。

汽车前照灯保持器是什么意思

3,香农取样定理为什么不会损失任何信息

香农采样定律是信息论,特别是通讯与信号处理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基本结论.E. T. Whittaker(1915年发表的统计理论),克劳德·香农 与Harry Nyquist都对它作出了重要贡献。另外,V. A. Kotelnikov 也对这个定理做了重要贡献。采样是将一个信号(即时间或空间上的连续函数)转换成一个数值序列(即时间或空间上的离散函数)。采样得到的离散信号经保持器后,得到的是阶梯信号,即具有零阶保持器的特性。如果信号是带限的,并且采样频率高于信号最高频率的一倍,那么,原来的连续信号可以从采样样本中完全重建出来。带限信号变换的快慢受到它的最高频率分量的限制,也就是说它的离散时刻采样表现信号细节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采样定理是指,如果信号带宽小于奈奎斯特频率(即采样频率的二分之一),那么此时这些离散的采样点能够完全表示原信号。高于或处于奈奎斯特频率的频率分量会导致混叠现象。大多数应用都要求避免混叠,混叠问题的严重程度与这些混叠频率分量的相对强度有关。为了不失真地恢复模拟信号,采样频率应该不小于模拟信号频谱中最高频率的2倍。Fs≥2Fmax采样率越高,稍后恢复出的波形就越接近原信号,但是对系统的要求就更高,转换电路必须具有更快的转换速度。

香农取样定理为什么不会损失任何信息

4,一阶系统各典型环节电路参数对环节特性有什么影响

数一,一般的名校都是考自动控制原理的第一章 引论1、 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2、 开环与闭环控制系统的构成及各自特点;3、 控制系统的典型应用案例。第二章 数学模型1、 掌握用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方法;2、 非线性系统模型的线性化;3、 典型控制系统环节的数学模型及其推导方法;4、 掌握方框图的绘制及其简化方法;5、 应用信号流图和梅逊公式求系统的传递函数第三章 时域分析1. 掌握一阶系统、二阶系统在脉冲输入和阶跃输入下时域响应及性能指标计算;2. 分析一阶系统、二阶系统参数变化对性能指标的影响;3. 掌握稳态误差计算方法、系统型式对稳态误差的影响,理解积分环节对改善稳态误差作用;4. 掌握线性系统稳定性的定义,并能用相应的判据分析和判断系统稳定性的方法。第四章 根轨迹法1、 了解根轨迹法的概念;绘制根轨迹依据是什么?幅值方程作用是什么?2、 掌握常规根轨迹、相角为π,0及迟后系统的根轨迹绘制方法及要点;3、 对于多回路系统和参数根轨迹,如何绘制根轨迹并对系统稳定性进行分析;4、 利用根轨迹定性分析参数对性能的影响。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1、 频域特性定义及它与传递函数关系;2、 掌握绘制典型环节及串联系统的频率特性方法(极坐标图,伯德图);3、 熟悉奈奎斯特稳定性原理,并能灵活应用于系统稳定性分析;4、 掌握相对稳定性分析方法,分析相对稳定性与时域指标关系;5、 了解闭环频率特性绘制和闭环频率特性与系统时域响应的关系。第六章 控制系统校正1、 系统为什么要进行校正,校正分哪两类(有源和无源),各有何特点;2、 掌握用频率特性法进行串联超前、滞后、超前-滞后和PID校正方法;3、 掌握用根轨迹法进行串联超前、滞后和PID校正方法;4、 分析校正前后系统稳定性或性能指标的变化。第七章 非线性系统分析1、 了解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与线性系统比较);2、 掌握相轨迹的定性绘制方法;3、 掌握用相轨迹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4、 典型非线性环节的描述函数计算;5、 掌握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并注意其应用条件。第八章 采样控制系统1、 了解采样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2、 熟悉采样过程及采样定理;3、 熟悉零阶保持器与一阶保持器传递函数及频率特性;4、 掌握Z变换方法、性质及Z反变换;5、 理解脉冲传递函数的基本观念,掌握开环与闭环传递函数推导;6、 掌握采样系统稳定性分析和稳态误差的计算;7、 了解采样控制系统用伯德图校正方法的原理和数字校正方法的应用(用数字校正装置时校正方法,数字校正装置的实现,最少拍系统校正)。
pid?

5,一介系统各典型环节电路参数对环节特性有什么影响

1、比例环节: 输出量不失真,无惯性地跟着输入量变化,而且两者成比例关系;2、惯性环节:由于惯性环节中含有一个储能原件,当输入量突然变化时,输出量不能跟着变化,而是按指数规律变化;3、积分环节:只要有一个恒定的输入量作用于积分环节,其输出量就与时间成正比地无限增加。(输出量取决于输入量对时间的积累,输入量作用一段时间后,即使输入量变化,输出量仍会保持在已达到的数值);4、微分环节:理想微分环节的输出与输入量的变化速度成正比,在阶跃输入作用下的输出响应为一理想脉冲(实际上无法实现)。
数一,一般的名校都是考自动控制原理的第一章 引论1、 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2、 开环与闭环控制系统的构成及各自特点;3、 控制系统的典型应用案例。第二章 数学模型1、 掌握用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方法;2、 非线性系统模型的线性化;3、 典型控制系统环节的数学模型及其推导方法;4、 掌握方框图的绘制及其简化方法;5、 应用信号流图和梅逊公式求系统的传递函数第三章 时域分析1. 掌握一阶系统、二阶系统在脉冲输入和阶跃输入下时域响应及性能指标计算;2. 分析一阶系统、二阶系统参数变化对性能指标的影响;3. 掌握稳态误差计算方法、系统型式对稳态误差的影响,理解积分环节对改善稳态误差作用;4. 掌握线性系统稳定性的定义,并能用相应的判据分析和判断系统稳定性的方法。第四章 根轨迹法1、 了解根轨迹法的概念;绘制根轨迹依据是什么?幅值方程作用是什么?2、 掌握常规根轨迹、相角为π,0及迟后系统的根轨迹绘制方法及要点;3、 对于多回路系统和参数根轨迹,如何绘制根轨迹并对系统稳定性进行分析;4、 利用根轨迹定性分析参数对性能的影响。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1、 频域特性定义及它与传递函数关系;2、 掌握绘制典型环节及串联系统的频率特性方法(极坐标图,伯德图);3、 熟悉奈奎斯特稳定性原理,并能灵活应用于系统稳定性分析;4、 掌握相对稳定性分析方法,分析相对稳定性与时域指标关系;5、 了解闭环频率特性绘制和闭环频率特性与系统时域响应的关系。第六章 控制系统校正1、 系统为什么要进行校正,校正分哪两类(有源和无源),各有何特点;2、 掌握用频率特性法进行串联超前、滞后、超前-滞后和pid校正方法;3、 掌握用根轨迹法进行串联超前、滞后和pid校正方法;4、 分析校正前后系统稳定性或性能指标的变化。第七章 非线性系统分析1、 了解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与线性系统比较);2、 掌握相轨迹的定性绘制方法;3、 掌握用相轨迹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4、 典型非线性环节的描述函数计算;5、 掌握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并注意其应用条件。第八章 采样控制系统1、 了解采样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2、 熟悉采样过程及采样定理;3、 熟悉零阶保持器与一阶保持器传递函数及频率特性;4、 掌握z变换方法、性质及z反变换;5、 理解脉冲传递函数的基本观念,掌握开环与闭环传递函数推导;6、 掌握采样系统稳定性分析和稳态误差的计算;7、 了解采样控制系统用伯德图校正方法的原理和数字校正方法的应用(用数字校正装置时校正方法,数字校正装置的实现,最少拍系统校正)。

文章TAG:一阶  保持  保持器  有什么  一阶保持器有什么特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