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拔牙的会不会引起下巴骨头错位

两侧牙列不平横。有可能造成聂下颌紊乱病。 你的有可能是拔牙造成的。不要单侧咀嚼食物。看看能不能恢复
你好!不会,你那个可能是颞下颌关节的问题,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拔牙的会不会引起下巴骨头错位

2,拔牙后下巴掉下来有没有医生的责任

自己有无颞下颌脱位史?没有都正常肯定医生有一点责任,一般是医生拔牙时用力过大导致
你有不明白的一定要问清楚,注意事项什么的,有的医生病人一多就懒得解释。最好是去大的牙所或是医院看牙。

拔牙后下巴掉下来有没有医生的责任

3,拔牙后下颌骨错位

根据你描述,嘴张不开有术创的和下颌关节原因,目前口服双氯芬酸纳三至四天,肿退后做理疗。最后到北大口腔看颞颌关节专科。
根据你描述,嘴张不开有术创的和下颌关节原因,目前口服双氯芬酸纳三至四天,肿退后做理疗。最后到北大口腔看颞颌关节专科。 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邹昌宁副主任医师

拔牙后下颌骨错位

4,口腔知识哪些因素可导致颞下颌关节脱位

颞下颌关节脱位是口腔科常见的关节拖尾,造成关节脱位的原因有以下方面:  (一)内因  关节脱位与年龄、体质及各关节的解剖特点有着密切关系。如年老体弱,气血不充,筋肉失健,常易发生下颌关节脱位。由于解剖上的特点,如肩关节的肩胛盂小而浅,肱骨头大,关节囊前下方松弛,关节周围肌肉少,活动范围广等因素,故肩关节容易发生脱位。此外,也有疾病而引起的脱位,如婴儿瘫、成人的偏瘫或截瘫、关节结核等病,可引起肩关节或髋关节的半脱位和脱位。  (二)外因  外力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关节脱位。只要外力超过关节本身的活动范围或超过关节本身的稳定结构的强度时,都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关节脱位。外因又分为直接外力与间接外力两种。  1.直接外力 如挤压、挫撞等外力,由此而引起的脱位临床较少见。  2.间接外力 如扭转、跌扑、坠下、牵引等,由此而引起的脱位临床多见。  婴儿的关节脱位,多见为产伤,好发生于髋关节和肩关节。
我是来看评论的

5,拔牙下颌脱臼跟拔牙有关吗

拔牙由于外力刺激有可能会造成下颌脱臼
没有直接的关系。头疼不一定就是拔牙引起的, 好多原因都会引起头疼。
这就是所谓的“掉下巴”,事实上就是颌骨的脱臼。要避免这种事,打哈欠不要张太大嘴,颞下颌(俗称下巴)关节脱位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多是由于下颌骨髁状突在张开运动中,超越了关节结节而不能自行回复原位者。根据发病缓急而分为急性颞下颌关节脱位和慢性脱位;反复发生则称习惯性脱位。病因多为关节部或下颌部突然受暴力,有时在拔牙或施行口腔手术、咽喉部手术、插管麻醉迫使张口用力过猛等均可致颞下颌关节脱位;亦有因关节韧带松弛、打呵欠等张大口时发生此症。 这和拔牙没有任何关系的。如果你在拔牙时出现这种问题,应该立即采取复位。本病不论何种脱位均可以以手复位:让病人坐手术椅或靠背椅上,固定头部,操作者站在病人前面,肘关节与病人的下颌牙齿同高,两臂近乎伸直,拇指裹上纱布伸入病人口内并置于下颌磨牙(俗称大牙)的上面,其余四指握住下颌骨(下巴)体部,拇指逐渐用力压下颌骨向下,在拇指下压的同时其余四指同时用力将颏部(下巴部位)缓慢向前旋转向后推下颌骨至关节凹内,这时往往可听到关节复位时的弹跳声。术后的拇指必须在关节复位的瞬间迅速向颊侧移开以防手指被咬伤。制动措施:关节复位后为使受伤之韧带和关节囊得以修复并防止慢性脱位,必须将下颌制动2-3周,同时嘱病进饮软食,面部还应用颅颌绷带固定以限制下颌的开口度不超过1公分。习惯性脱位者复位后应在关节囊前部注射硬化剂使其产生疤痕,限制下颌运动,以防下颌关节反复发生脱位,也可以口服补中益气丸很有效果。

6,我朋友最近老掉下巴 是怎么回事什么原因造成的 有什么办法吗有

你好,这是颞下颌关节脱位,可分为急性前脱位、复发性脱位和陈旧性脱位。 一、急性前脱位: 急性前脱位临床最常见,可为双侧和单侧。双侧前脱位主要表现症状为:下颌运动失常,不能闭口;下颌前伸,两颊变平;耳垂前方轻压凹陷。单侧前脱位上述症状显示在患侧,开闭口困难,下巴偏健侧。 治疗方面: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及时进行复位。并用颅颌绷带固定下颌2-3周,限制张口距离在1厘米内为宜。 二、复发性脱位: 又称习惯性脱位。多发生在急性前脱位后未能予以适当治疗,关节韧带、关节囊松脱,或是年老体弱者。亦可为双侧和单侧。在大苦、打哈欠、吃东西大张口时突然感觉下巴不能自如运动,前牙不能闭合,其临床表现与急性前脱位相同。常数月发作一次,但顽固性、复发性脱位患者仅轻微的下颌运动即可发作,甚至一天数次。由于患者害怕关节脱位,不敢说话,经常用手托着下巴。关节造影可见关节囊括大,关节盘诸附着松脱。 治疗方面:单纯限制下颌运动已不能达到防止再脱维的目的。可注射强化剂治疗,如无效可采用手术治疗,如关节结节增高术,关节囊紧缩机关节结节凿平术等。 三、陈旧性脱位: 如果颞下颌关节脱位后数周尚未复位者,称陈旧性脱位,比较少见。其治疗一般应以手术复位为主。
颞下颌关节脱位的家庭防治 颞下颌关节脱位的家庭防治 颞下颌(俗称下巴)关节脱位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多是由于下颌骨髁状突在张开运动中,超越了关节结节而不能自行回复原位者。根据发病缓急而分为急性颞下颌关节脱位和慢性脱位;反复发生则称习惯性脱位;按其脱位发生部位又可分单侧性和双侧性脱位;按髁状突移位之方向则又前方脱位、后方脱位、侧方脱位和上方脱位。其中双侧脱位最为常见。民间统称“下巴掉了”。 病因多为关节部或下颌部突然受暴力,有时在拔牙或施行口腔手术、咽喉部手术、插管麻醉迫使张口用力过猛等均可致颞下颌关节脱位;亦有因关节韧带松弛、打呵欠等张大口时发生此症。 本病主要症状:病人口半开,闭不住也张不开,口水直流,言语不清,咀嚼、吞咽障碍。因下颌骨向前移位,两颊变平脸形变长,关节附近疼痛或肿胀,耳屏前凹陷明显,在颧弓下方可触及移位之髁状突。 本病不论何种脱位均可以手复位:让病人坐手术椅或靠背椅上,固定头部,操作者站在病人前面,肘关节与病人的下颌牙齿同高,两臂近乎伸直,拇指裹上纱布伸入病人口内并置于下颌磨牙(俗称大牙)的上面,其余四指握住下颌骨(下巴)体部,拇指逐渐用力压下颌骨向下,在拇指下压的同时其余四指同时用力将颏部(下巴部位)缓慢向前旋转向后推下颌骨至关节凹内,这时往往可听到关节复位时的弹跳声。术后的拇指必须在关节复位的瞬间迅速向颊侧移开以防手指被咬伤。 制动措施:关节复位后为使受伤之韧带和关节囊得以修复并防止慢性脱位,必须将下颌制动2-3周,同时嘱病进饮软食,面部还应用颅颌绷带固定以限制下颌的开口度不超过1公分。习惯性脱位者复位后应在关节囊前部注射硬化剂使其产生疤痕,限制下颌运动,以防下颌关节反复发生脱位(此法应在医院进行)。 http://www.wfcms.org/medicine/yybj/load.asp?id=686 咬肌锻炼治疗习惯性颞下颌关节脱位 自1994年至1998年,作者对30例习惯性颞下颌关节脱位(TMJHD)患者行咬肌锻炼观察,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男12例,女18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58.5岁。其中无牙颌患者11例,深覆牙合9例,单侧偏嚼习惯者4例,开口过大且无明显牙合因素者5例,1例原因未确定。所有患者均无面瘫发生。就诊时病期均在1个月以上,最长达5年。发病频率一般每日1~3次,最多可达7次。 2.咬肌锻炼方法:首先必须排除TMJ炎症存在,就位活动义齿,舌尖舔上腭,下颌处于息止颌位;再将双手置于双侧面部,使拇指位于咬肌区,余4指指腹放在颞部,勿加压按摩,目的是感知锻炼时双侧肌肉收缩情况,以保证双侧咬合力均衡。然后尽可能使下颌处于正中关系位,上下颌牙齿保持相对静止,空咬牙30~60次,每秒钟1次,觉疲劳酸痛后停止。注意双侧咬合力要均衡、适中,锻炼完毕可辅以TMJ及周围肌肉按摩数下,以减轻酸痛感,亦或小开口运动数下以松驰咬合肌群。平时的开口度应限制在2cm以内。每日锻炼3次,主要在早晨起床后、午饭后及晚上临睡前进行。每疗程为3个月。…… http://www.wanfangdata.com.cn/qikan/periodical.Articles/xdkqyxzz/xdkq2001/0103/010343.htm
脱臼? 要么骨头缺钙? = = 这么大问题 还是上医院好好检查

7,下巴脱臼怎么紧急处理

日常生活由于咀嚼用力或外伤不当常常会引起下颌关节脱臼,俗称掉下巴,下颌关节脱臼后就会出现以耳前关节区疼痛不适,下颌不能正常活动为特征。  掉下巴后应及时复位,复位后应该限制下颌活动。复位前,医生应让患者作好思想准备,肌肉要放松,精神不要紧张,必要时复位前可给镇静剂。医生首先要明确患者是双侧脱臼还是单侧脱臼,以便复位时协调用力。常用的手法复位有口外法、口内法、颌间复位法三种。  (一)口外法:  患者端坐位(但头部紧靠墙壁),下颌牙合面的位置应低于两臂下垂时肘关节水平。医生立于患者前方。复位时,术者两拇指放在患者两则突出于颧弓下方的髁状突的前缘,即下关穴处,然后用力将髁状突向下方挤压。此时患者感觉下颌酸麻,术者同时用两手的食、中指托住两下颌角,以环指、小指托下颌体下缘,各指配合将下颌角部和下颌体部推向前上方,此时髁状突即可滑入关节窝而得复位。此法优点是没有咬伤医生拇指的危险,不需要太大的按压力量。  (二)口内法:  病人和医生的体位同口内法一样,医生两拇指裹以纱布伸入口内,尽可能向后放在下颌磨牙合面上,其余手指握住下颌体部下缘。复位时拇指压下颌骨向下,力量逐渐增大,其余手指将颏部缓慢上推,当髁状突移到关节水平以下时,再轻轻向后推动,此时髁状突即可滑入关节窝而得复位。有时在滑车回关节窝时能听到清脆的弹响声。在即将复位闭颌时,医生拇指应迅速滑向颊侧口腔前庭,以避免咬伤。当两侧同时复位有困难时,可先复位一侧,再复位另一侧。  (三)颌间复位法:  病人体位同上述。如复位右侧,医生站在右后方,复位左侧时医生坐于病人左前方,左手掌及手指托持颏部,右手如握笔式,将一圆形软木棒(约5-10毫米为宜)放在最后上下磨牙间合面上。复位时,左手稳重用力托于颏部,使之向上,当髁状突向下移动到一定程度时,左手掌间即会感到下颌车在移动而不稳定。此时,右手乘势迅速转动软木棒向前方,同时托颏部向后使髁状突滑入关节窝。随即抽出木棒,一侧复位后,再复位另一侧。
就是网下巴斜上方一顶就好了
去刷牙,用牙刷头刷舌头,制造恶心感,多试几次就好了!!!绝对有效!!!
你尝试吐口痰,自己就合上了。你试着长着嘴巴吐痰,你会发现很困难,同理,下巴脱臼时也是。但是当你艰难地进行吐痰时,你会发现你的下巴自然而然地随着口腔的运动合上了。这是我第一次左边下巴脱臼时发现的,之后几次也是左边脱臼都用这个方法合上了。小表弟也下巴脱臼过,用这个方法也合上了,所以可能对大家也有帮助。顺便提一句,不要边打哈欠边转头,很容易下巴脱臼。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人们的张嘴和闭嘴是通过下颌关节的活动来完成的,便是,这种运动有一定的限度,如果超出它的活动范围,就会出现脱位。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有的人在一阵哈哈大笑之后,张嘴过大,突然闭不上嘴,上下牙也合不上了,而且还流口水,说起话来也支支吾吾地听不清楚,下巴向下垂,脸明显地长了,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掉下巴。 急救措施   1.当下巴脱位后,不要着急。复位人可将家庭中常用的方凳放倒,请掉下巴者靠墙而坐,头贴着墙,这样下巴就能低于复位人的肘关节,复位时好使劲。   2.复位人的双手拇指用手绢裹上,伸进脱位者的嘴里,放在两边后牙的咬合面上,其余的四个手指放在嘴外边的下颌骨的下缘。   3.复位之前,先转移掉下巴者的注意力,然后用力压下颌向下,同时将颏部向上端,这样使下颌骨的髁状突呈弧状转动到结节的下面,只要再轻轻向后推动一下,就能使髁状突滑到原来的关节腔里面。这时,复位人的双手拇指迅速滑到后牙的外边,避免咬伤。注意事项  复位后,最好使用绷带将下巴托住,几天内不要张大嘴,防止形成习惯性脱位
治疗下巴脱臼良方 1.下巴脱臼后,可以采取一边刷牙一边活动嘴巴的方法治疗,一般情况下,僵硬的肌肉碰到牙膏后会自动萎缩,大概3分钟后就会恢复。 2.把关节推回原位的方法:用两个拇指伸入嘴巴中,往外拉,再外上推即可。 3.造成下巴脱臼的原因可能是缺钙及缺少胶原蛋白,因此建议平时注意补充蛋白质粉、维生素C及钙片。 4.把白参隔水蒸熟后服用,每天服用几次,此外,平时还要经常按摩和补充钙质。二.习惯性下颌关节脱臼,没有什么特效疗法。可以用绷带较长时间(三个月)固定。 这就是所谓的“掉下巴”,事实上就是颌骨的脱臼。要避免这种事,打哈欠不要张太大嘴,而且平时要注意补钙。这是我的切身体会哦! 颞下颌关节脱位的家庭防治 颞下颌(俗称下巴)关节脱位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多是由于下颌骨髁状突在张开运动中,超越了关节结节而不能自行回复原位者。根据发病缓急而分为急性颞下颌关节脱位和慢性脱位;反复发生则称习惯性脱位.病因多为关节部或下颌部突然受暴力,有时在拔牙或施行口腔手术、咽喉部手术、插管麻醉迫使张口用力过猛等均可致颞下颌关节脱位;亦有因关节韧带松弛、打呵欠等张大口时发生此症。 本病主要症状:病人口半开,闭不住也张不开,口水直流,言语不清,咀嚼、吞咽障碍。因下颌骨向前移位,两颊变平脸形变长,关节附近疼痛或肿胀,耳屏前凹陷明显,在颧弓下方可触及移位之髁状突。 本病不论何种脱位均可以手复位:让病人坐手术椅或靠背椅上,固定头部,操作者站在病人前面,肘关节与病人的下颌牙齿同高,两臂近乎伸直,拇指裹上纱布伸入病人口内并置于下颌磨牙(俗称大牙)的上面,其余四指握住下颌骨(下巴)体部,拇指逐渐用力压下颌骨向下,在拇指下压的同时其余四指同时用力将颏部(下巴部位)缓慢向前旋转向后推下颌骨至关节凹内,这时往往可听到关节复位时的弹跳声。术后的拇指必须在关节复位的瞬间迅速向颊侧移开以防手指被咬伤。 制动措施:关节复位后为使受伤之韧带和关节囊得以修复并防止慢性脱位,必须将下颌制动2-3周,同时嘱病进饮软食,面部还应用颅颌绷带固定以限制下颌的开口度不超过1公分。习惯性脱位者复位后应在关节囊前部注射硬化剂使其产生疤痕,限制下颌运动,以防下颌关节反复发生脱位(此法应在医院进行)。 咬肌锻炼治疗习惯性颞下颌关节脱位 自1994年至1998年,作者对30例习惯性颞下颌关节脱位(TMJHD)患者行咬肌锻炼观察,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男12例,女18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58.5岁。其中无牙颌患者11例,深覆牙合9例,单侧偏嚼习惯者4例,开口过大且无明显牙合因素者5例,1例原因未确定。所有患者均无面瘫发生。就诊时病期均在1个月以上,最长达5年。发病频率一般每日1~3次,最多可达7次。 2.咬肌锻炼方法:首先必须排除TMJ炎症存在,就位活动义齿,舌尖舔上腭,下颌处于息止颌位;再将双手置于双侧面部,使拇指位于咬肌区,余4指指腹放在颞部,勿加压按摩,目的是感知锻炼时双侧肌肉收缩情况,以保证双侧咬合力均衡。然后尽可能使下颌处于正中关系位,上下颌牙齿保持相对静止,空咬牙30~60次,每秒钟1次,觉疲劳酸痛后停止。注意双侧咬合力要均衡、适中,锻炼完毕可辅以TMJ及周围肌肉按摩数下,以减轻酸痛感,亦或小开口运动数下以松驰咬合肌群。平时的开口度应限制在2cm以内。每日锻炼3次,主要在早晨起床后、午饭后及晚上临睡前进行。每疗程为3个月。……

文章TAG:拔牙下颌怎么会脱位拔牙  下颌  怎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