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牙槽骨小梁什么样,什么是牙槽骨
来源:整理 编辑:大牙医 2024-06-16 08:22:32
本文目录一览
1,什么是牙槽骨
上、下颌骨俗称牙槽骨,实际上牙槽指的是这两块骨的牙齿根部生长(埋藏牙根的)部位。
2,拔牙后的牙床是什么样的
牙齿拔除后,拔牙创内即为血凝块充填,血凝块可以保护伤口,防止感染,是拔牙创正常愈合的基础,如果拔牙创内无血凝块充盈,则容易感染,而且愈合时间也要迟延。
牙拔除后拔牙创口即由血液充盈,一般经15分钟左右即凝成血块,2小时后凝结完全即不易破坏和脱落;数小时后牙龈组织逐渐收缩使创口缩小;24小时以后即有纤维母细胞突起向血块中延伸,3-4天后牙龈上皮即从四周向血块表面生长;7-8天血块表面完全被上皮组织被复,同时拔牙创内血块转化为肉芽组织,术后第二周开始拔牙创底部开始有骨新生,逐渐形成骨小梁,至术后2个月,骨小梁充满拔牙创,完全被骨组织代替。与此同时,齿槽骨的边缘部分开始吸收,以后与牙槽窝内新骨连接,由中央凹陷,逐渐变为平坦的牙糟峡,至此,拔牙创便达到完全的骨性愈合。
3,怎么判断是牙槽骨还是牙瘤
牙槽骨是颌骨包绕牙根的部分,藉牙周膜与牙根紧密相连.牙根所在的骨窝称牙槽窝.牙槽骨和牙周膜都有支持和固定牙齿的作用。
牙槽骨是人体骨骼系统中唯一特殊的一部份,因为牙槽骨是没有骨髓的一个突出部,当人体的骨骼系统发育定型后,牙槽骨基本依赖包裹它的牙龈组织来供养.当牙龈老化萎缩后,对牙槽骨输送营养的能力日趋下降,牙槽骨也就随之萎缩变短.意见建议:
牙瘤为牙源性肿瘤,生长于颌骨内,是由一个或多个牙胚组织发育异常而形成,瘤体内可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各种牙胚组织或牙,数目不等,可能有数个至数十个,形状不规则,可能近似正常牙,也可以没有牙的形状,只是一团紊乱的硬组织组成,在其周围被以纤维膜,显微镜下有排列不规则的牙釉质,牙本质及牙骨质.-苏州牙博士口腔专家为您解答!

4,牙床打开是什么样的
牙齿拔除后,拔牙创内即为血凝块充填,血凝块可以保护伤口,防止感染,是拔牙创正常愈合的基础,如果拔牙创内无血凝块充盈,则容易感染,而且愈合时间也要迟延。 牙拔除后拔牙创口即由血液充盈,一般经15分钟左右即凝成血块,2小时后凝结完全即不易破坏和脱落;数小时后牙龈组织逐渐收缩使创口缩小;24小时以后即有纤维母细胞突起向血块中延伸,3-4天后牙龈上皮即从四周向血块表面生长;7-8天血块表面完全被上皮组织被复,同时拔牙创内血块转化为肉芽组织,术后第二周开始拔牙创底部开始有骨新生,逐渐形成骨小梁,至术后2个月,骨小梁充满拔牙创,完全被骨组织代替。与此同时,齿槽骨的边缘部分开始吸收,以后与牙槽窝内新骨连接,由中央凹陷,逐渐变为平坦的牙糟峡,至此,拔牙创便达到完全的骨性愈合。
5,什么是骨小梁断裂
骨小梁 小梁是骨皮质在松质骨内的延伸部分,即骨小梁与骨皮质相连接,在骨髓腔中呈不规则立体网状结构,如丝瓜络样或海绵状,起支持造血组织的作用。正常情况下,骨小梁具有一定的长度,它们之间有一定距离。骨小梁形成后至20岁左右,骨小梁表面被覆一层骨原细胞(osteogenic cell)或成骨细胞(osteoblast),因为都在骨髓腔内表面,故通称骨内膜细胞(endosteal cell)。成骨细胞,排列在骨小梁表面,胞浆突起可与周围的成骨细胞胞浆相接,它是由紧贴骨内膜表面扁平的骨原细胞发育来的骨小梁是骨内的一种结构,与骨的生成有关,以颅骨为例: 第一步:在将要形成骨的部位血管增生,随之间充质细胞分裂增生,形成膜状。 第二步:间充质细胞增殖、分化为骨原细胞,进一步分化为成骨细胞。 第三步:成骨细胞分泌纤维和有机基质(即类骨质),类骨质继而钙化为骨基质。此最早出现骨组织的部位称为骨化中心(ossification center)。 第四步:在骨化中心的周围,骨化过程不断扩展,形成越来越多的骨小粱,进而形成骨松质,骨松质周围的间充质分化为骨膜。 第五步:成骨细胞的活动使某些部位的骨小梁表面不断添加骨质,在此处形成骨密质。 第六步:已形成的骨组织不断生长和改建,以适应所在部位功能上的需要。例如颅骨在生长时,其外表面以成骨为主,内表面以溶骨为主,结果使其曲度逐渐改变,以适应脑的发育。 大概需要,6-8周,,注意事项1:注意手指末端的血运情况,和活动情况。2:早期骨折端会出血,肿胀会逐渐加重,要是肿胀加重,石膏过紧,要及时的松开,持续的肿胀,筋膜间隙减小,压力增加,容易形成筋膜腱室综合征。3:适当的运动,手指要经常活动。石膏固定时间长了,手指关节会僵硬,要经常锻炼。
文章TAG:
牙槽骨 骨小梁 什么 下牙槽骨小梁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