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口腔肿瘤有哪些怎样鉴别

口腔肿瘤是口腔内的硬或软组织出现不正常的增生或病变,多发生在长者身上。口腔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亦即是口腔癌,恶性肿瘤是会蔓延的,会对生命构成威胁,因此一旦发现口腔组织出现异常现象,便应立即找牙科医生作详细检查,寻求适当的治疗,切勿延误。   1.成因    至今还未能确定口腔肿瘤的成因,但以下的因素和它则有密切的关系:物理因素长期吃喝过热的食物,配戴不合适的假牙托以致口腔组织长期受损、长期受猛烈阳光照射或受到放射性物质伤害等都有可能令口腔内的组织出现病变。    化学因素化学物质例如烟草中的尼古丁和焦油、酒精、或槟榔的汁液等会慢慢地破坏口腔组织,所以长期地吸烟、咀嚼烟草、过量喝酒或咀嚼槟榔都有机会引致口腔肿瘤。    受病毒或细菌感染病毒如EB virus、细菌如梅毒和口腔肿瘤都有密切的关系。   健康问题内分泌、免疫系统或新陈代谢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口腔肿瘤。    2.症状    溃疡长期不愈,表面坏死脱落而向周围扩展形成中间凹陷,或出现表面凹凸不平的肿块口腔疼痛且无故或容易出血面部忽然局部麻痹颌骨突然肿胀,牙齿无故松脱颌下或颈部淋巴无故肿胀。 3.处理方法    按瘤肿的大小、部位、有没有经淋巴或血管转移等确定瘤肿所属的性质和阶段有需要时,按不同的性质和阶段作出相应治疗,例如化疗,电疗或进行切除手术。    4.预防方法    要避免致癌的因素:不要吸烟不要进食过热的食物避免暴晒不要长期过量喝酒如假牙不合戴,便要找牙科医生调校或改配另一副合适的假牙。    增加身体的抵抗力,例如:保持身心愉快有充分休息有均衡饮食有适当运动。

口腔肿瘤有哪些怎样鉴别

2,成人口腔血管瘤

口腔血管瘤  口腔颊部是血管瘤好发部位,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前 3 种类型临床上常见 ,而蔓状血管瘤,临床上少见。  (一)毛细血管瘤:血管瘤是由大量毛细血管在粘膜层增生而形成,表现为颊部粘膜呈红色或紫红色圆形斑块,与口腔粘膜表面持平或稍高出粘膜,压之退色,边界清楚。常因咀嚼食物时擦伤粘膜引起出血。  深层组织亦可发生毛细血管瘤,如咬肌、腮腺。其边界不清楚,表面皮肤颜色正常,触诊坚硬,不可压缩,穿刺可以抽出少量血液。咬肌毛细血管瘤,在上下颌用力咬紧时肿物隆起,放松后消失。  (二)海绵状血管瘤:是口腔常见的肿瘤,由多数毛细血管及血窦所组成。血窦大小、形态不一,窦内静脉彼此相通,如海绵结构,内衬有内皮细胞,有时窦内有血栓,经钙盐沉积形成静脉结石。发生于口腔粘膜下及皮下,可侵犯邻近周围组织侵入肌肉,皮下组织肿瘤向口腔和面部突出,肿瘤增大使面部发生畸形影响进食,有时咀嚼时咬破血管瘤处粘膜引起出血。海绵状血管瘤多为单发,也可多发,如病变深时口腔粘膜颜色正常,如病变在粘膜下浅层时粘膜呈紫蓝色,扪之柔钦有压缩性,压迫时可缩小,当压力解除后,种块迅速恢复正常。肿瘤周围界限不清,多数无包膜。  (三)混合型血管瘤具有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病理和临床特点,表现颊部粘膜呈红色或紫红色,卵圆形斑块高出粘膜表面,呈小丘状或结节状隆起,质软压之缩小,肿块界限不清,由于颊部肿瘤影响咀嚼,常被自己咬破浅层毛细血管瘤,引起出血。  这些都是我摘得关于口腔血管瘤的介绍,你看看有没有和你相似的,我的血管瘤是长在右手上的,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要早发现早治疗,如果你是口腔血管瘤的话我希望你可以去大点的医院去看看,那样更专业点
血管瘤是比较常见的血管性疾病,多为先天性的,一般出生时就有。它的原因比较复杂,目前也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普遍被认可的原因的还分为两类如下:  一、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早期血管性组织分化阶段,由于其控制基因段出现小范围错构而导致其特定部位组织分化异常,并发展成血管瘤。  二、 也有学者认为在胚胎早期(8~12月)胚胎组织遭受机械性损伤,局部组织出血造成部分造血干细胞分布到其它胚胎特性细胞中,其中一部分分化成为血管样组织并最终形成血管瘤。  血管瘤的形成原因每位患者是不同的,虽都为先天性,但并不是所有的血管瘤都是一个原因造成的,只有到正规的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后方可得知。

成人口腔血管瘤

3,唇癌是什么

唇癌是指发生于上下口唇的恶性肿瘤为口腔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口腔癌中占第三位,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1%~0.5%,占口腔恶性肿瘤的7.1%~15.0%,欧美国家唇癌患者较多,占口腔癌的20%~30%。一般下唇比上唇易受累,约90%~95%发生在下唇红缘部,而且以下唇的外1/3处为多见。男性患者居多,男女之比为7:1。高发年龄为50~70岁。唇癌绝大多数为高分化之鳞状细胞癌,多在良性赘生物的病变基础上发生,其生长速度较慢,预后较好,一般5年生存率为70%以上,本病的病因可能与局部长期受异物刺激,强烈的紫外线照射有关。口唇上皮角化、白斑、疣赘、肉芽肿及裂口等长期不愈,亦可导致癌变。   唇红部指唇红皮肤缘至上下唇接触线之间的范围,这个部位的癌症发生与种族有关,皮肤颜色深者,发生率低,而皮肤白嫩则发生率高,有人认为皮肤色素是一种保护层,它可以防止紫外线及化学物质制癌剂进入体内,从而防止癌的发生。此外日光照射也起重要作用,农村户外作业者患癌率高。   唇癌在传统医学中称谓不一,中医学属“茧唇”范畴。《外科正宗》、《疡医大全》及《医宗金鉴》等古医籍中均有不少记载。《外科正宗》谓:“茧唇,疡结似豆,渐大若蚕茧。”《疡医大全》载:“茧唇生于嘴唇……始起一小瘤,如豆大,或再生之,渐渐肿大,¨…或翻花如杨梅,如疙瘩,如灵芝,如菌,形状不一”。对本病的治疗,中医学有内服、外治等方法,值得进一步发掘。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唇癌的病因与脾胃功能失调,年老体弱,正气虚衰及外邪刺激唇部等因素有关。究其病机可有四,   ①饮食偏嗜辛辣煎炙,醇酒厚味之物,致脾胃热积壅盛。中医学理论认为口唇为脾胃所属,阳明胃经环唇挟口唇为脾胃所属,脾胃失健则病唇。   ②情志不遂,思虑过度,肝郁气滞,日久化燥化火,灼伤津血,伤及脾阴,煎炼为痰,痰随火升,循经至唇,热毒痰火结聚而成茧唇。   ③正气虚弱,人过半百阴气自衰,若调摄不当,房劳过度等损耗肾阴,水亏于下,无以上济于火,致虚火上炎,火毒蕴结于唇而成肿块。   ④外邪侵袭,如长期吸烟,烟蒂灼伤口唇,或习惯将金属等异物衔于口唇,或野外作业,暴晒于烈日之下,日久反复刺激,可致毒火搏结滞留于唇部,引起恶变而成癌肿。   唇癌也可发生于疣等病变。疣可因长期不愈而导致癌变。唇癌好发于老年男性,下唇癌明显多于上唇癌,多见于一唇中外1/3唇红缘处。唇癌生长缓慢,早期表现为局部疱疹、结痂或肿块,也可表现为局部黏膜增厚,表面可伴有出血。以后可出现菜花状突出的肿块或呈火山口状的溃疡。唇癌晚期可转移到颌下淋巴结,并侵犯颌骨等周围组织。唇癌恶性度较低,可采用手术切除、放射治疗(俗称烤电)、激光或冷冻等方法治疗。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临床表现  唇癌早期常为疱疹状,白斑皲裂,或局部粘膜增厚,后逐渐形成肿块,表面溃烂形成溃疡,溃疡表面可结痂,痂皮揭除易出血并反复结痂。溃疡进一步发展,呈菜花状增生,边缘高出正常粘膜,茎底有不同程度的浸润性硬结。唇癌一般无自觉症状,发展缓慢,肿瘤可向深层肌肉浸润,并可侵犯口腔前庭及下颌骨,出现下唇固定、恶臭、组织坏死脱落。下唇癌转移晚而少见,转移灶多局限于颏下及颌下淋巴结。上唇癌发病率低,但转移较下唇癌早而多见。转移不仅向患侧耳前、颌下及颈深淋巴结,还向对侧颌下淋巴结转移。   (1)唇部症状:初期症状不明显,仅表现为局限性豆粒大小硬结,易被疏忽或误诊。日久逐渐增大,状如蚕茧,或似乳头,坚硬疼痛或干裂出血,或局部溃烂,表面凹凸不平,边缘不齐,呈菜花状,或如杨梅,如菌状,并时时有恶臭血水流出溃疡面,表面覆有结痂,脱落后又复生,久久难以愈合。   (2)疼痛:唇癌早期疼痛呈间隙性,痛势较轻,随着癌细胞向邻近组织器官的深入浸润,疼痛不断加剧并呈持续性剧痛。   (3)功能障碍:唇癌常因肿瘤肿胀、疼痛而影响张口,使进食和言语受阻。当肿瘤破坏到骨组织时,可造成牙齿松动,当侵犯下颔关节及嚼肌、翼内肌、颞肌等肌群时,因张口困难,妨碍患者的正常饮食。   (4)淋巴结转移:由于吞咽、咀嚼、语言等活动,促使癌细胞向颌下,颏下及颈深淋巴结转移。当肿瘤细胞侵入血道,可沿血道发生远处转移,以肺、肝、骨转移为多见。
就是 把嘴唇切除 我见过最牛的一个人得过 全身癌

唇癌是什么

4,什么是口腔癌

顾名思义,口腔癌是指发生于口腔的恶性肿瘤。在临床实践中口腔癌包括唇癌、牙龈癌、舌癌、软硬腭癌、颌骨癌、口底癌、口咽癌。涎腺癌和上颌窦癌以及发生于颜面部皮肤粘膜的癌症等。其中最常见的是舌癌。  众所周知,癌症的外在致癌因素有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等因素,这些因素与免疫,遗传和代谢等内在因素共同作用,使正常细胞转变成恶性细胞而发生癌变。目前多数认为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多阶段和多基因作用的结果。必须指出的是,有了致癌因素并不一定会发生癌症。这里主要介绍与癌症发生有关的生活习惯,嗜好和环境等外在因素。  1、烟和酒?  烟草中的致癌因素主要是化学物质苯芘,烟草致癌,特别是口腔癌和肺癌几乎已成定论。一般认为,长期吸烟者患癌症的可能性大大高于非吸烟者;吸纸烟者更易发生肺癌,而吸烟斗,雪茄或咀嚼烟草者主要导致口腔癌。酒精因其对正常细胞的毒性,损害肝脏和抑制免疫而增加发生口腔癌的危险性,其发生率可随饮酒量的增加而上升。? 更为有意义的是,同时有烟酒嗜好者发生口腔癌的危险性更高,比单嗜烟或酒者高2~3倍。普遍认为吸烟多于1包/日或饮酒超过25克/日者,患口腔癌或其它部位癌症的可能性远远高于非吸烟或饮酒者。?  2、漫性刺激和损伤?  在口腔中有锐利的牙尖、残根、残冠、牙嵴和不良修复体者,其相应部位经长期慢性刺激后有发生癌变的可能,尤其常见于舌癌和颊癌。有统计表明,1/5的口腔癌患者在癌变部位有尖锐的刺激因子。另外,口腔卫生不良者的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也可能成为促癌因素。?  3、紫外线和电离辐射?  从事户外工作者,长期暴露在日光直接照射下,其唇癌和皮肤癌的发病率都较高。电离福射可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改变,激活肿瘤基因而导致癌变,无论是r线或X线都有致癌作用。在广东省,由于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广泛应用,放射区的口腔任何部位第二原发癌的发病危险性都有所增高。?  4、其他?  诸如微生素A?1和B?2以及微量元素饮,锌和砷的缺乏等都会增加机体对致癌物的敏感性。  另外,慢性肝炎、肝硬化及病毒感染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的疾病也与口腔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口腔癌的癌前疾病有哪些??  癌前疾病是指在某种因素的作用下可以发生癌变的独立的疾病。与口腔癌有关的癌前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白斑口腔粘膜白斑是公认的癌前疾病,可表现为平伏的白色病损,或呈皱纹纸样,颗粒状,甚至发生溃烂。好发于颊,唇粘膜。口腔粘膜白斑的癌变率可超过5%。?  2、红斑口腔粘膜红斑在近年来已被视为比白斑癌变率更高的疾病。虽然红斑的发生率远低于白斑,但其危险性却不容忽视,癌变率高达90%。舌,口底和咽侧被认为红斑的高度危险区。?  3、扁平苔癣扁平苔癣为一种常见的口腔粘膜病,其癌变率在1%左右,以糜烂型,萎缩型和斑块型较易恶变,部位以颊粘膜为最常见。?  4、口腔粘膜下纤维性病变口腔粘膜下纤维性病变被认为与咀嚼槟榔有关,有1/3者最终可发展成癌。主要表现为进食灼痛,口干,口腔粘膜萎缩等。常见于两侧颊粘膜及唇、舌等部位。  早期口腔癌的表现有哪些??  1、口腔颌面部出现新生物,表面颗粒状,菜化样或早期出现溃烂、疼痛等症状。  2、舌、颊等部位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麻木。?  3、牙齿不明原因的疼痛,迅速松动、脱落等。?  4、口腔或颜面部的溃疡两周仍不愈合者。?  5、不能解释的口腔粘膜白色或红色的斑块及侵润块。  怎样预防口腔癌??  1、积极参加口腔癌的防癌宣传,了解预防口腔癌的知识,认识口腔癌的危害性。?  2、保证营养,保持口腔卫生。讲究营养的平衡,力戒烟酒,及时治疗残根,残冠,去除不良刺激。?  3、积极处理和治疗癌前疾病。?  4、不讳疾忌医,发现病变应及早就医,力争做到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并坚持定期检查。  发现口腔癌怎么办?  毫无疑问,发现口腔癌或怀疑患口腔癌者都应尽早就医。如不能确诊,应及时到上级医院诊治,大型医院都设有口腔肿瘤专科。目前,早期口腔癌的五年生存率已超过60%。
发生在口腔的癌症
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的恶性肿瘤之总称,大部份属于鳞状上皮细胞癌,所谓的黏膜发生变异。在临床实践中口唇裂时应注意保暖或涂抹护唇油脂(膏),千万不能用舌头舔湿口唇,以防加重口唇裂程度。因为舌头上的唾液含有各种酶及多种细菌。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口唇黏膜痂皮要妥善处理。有些人习惯于撕痂皮,并有多次扯破口唇痂皮史,这很容易引起出血继发感染。正确处理是在他人帮助下,用消毒小剪刀去除。修整后的口唇应涂油膏保护,防止引起唇部病变。 对于口唇血、脓干痂有条件时使用双氧水与消毒药水浸软后去除。千万不能未经浸软硬性去除,以免加重出血,引起病变加快向坏的方面转化。还要忌烟忌酒。 另外,其他因素如遗传、放射线、个体易感性、营养代谢障碍等也与口腔癌发生有关。人参皂苷rh2(护命素)预防和辅助治疗舌癌效果很好,可以显著提高免疫力,控制情况进一步恶化,会对唇癌有更多了解的。毕竟您亲戚已经过世,希望活着的人能珍惜健康! vv如果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还希望您能在答案上点击[采纳]【√原创√能解决】 您将鼓励我们继续 更好的为其它qq网友解答!深表感谢!祝您愉快

5,口腔癌是什么病

  口腔癌有什么症状   口腔癌主要是指发生在口腔粘膜的上皮癌,为头颈部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发生的部位不同,分别称之为舌癌、颊粘膜癌、牙龈癌、口底癌和硬腭癌等 。口腔癌的病因与下列因素有关:(1)长期嗜好烟、酒;(2)不注意口腔卫生,为口腔内滋生和繁殖细菌或霉菌创造了条件,极易促使癌症的形成和发展;(3)长期异物对口腔粘膜的刺激,如假牙、咀嚼刺激性食品等;(4)营养不良,蛋白质、维生素和某些微量元素的长期缺乏,如锌等 ,久之导致粘膜损伤而癌变;(5)口腔粘膜白斑和黑痣,均系癌前期病变,应及时处理。   不同部位的口腔癌其症状大致相似,主要表现为:(1)疼痛。早期一般无痛或仅有局部异磨擦感,如出现溃破则会有明显疼痛,肿瘤进一步侵犯附近神经时,可引发耳部和咽喉痛。(2)斑块。口腔粘膜变粗糙、变厚或呈硬结,特别是发生在白斑、色斑及黑痣的基础上,要考虑已有癌变。(3)溃疡。口腔粘腊局部变硬,边缘隆起,中央凹凸不平,甚至糜烂出血。(4)颈部淋巴结肿大。口腔癌多先向附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时原发灶很小,甚至症状还很不明显,颈部淋巴结已有转移、变大。故如突然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也应仔细检查口腔部位。   另附:   口腔癌症状与体征诊断   返回   (1)疼痛:早期口腔鳞癌一般无痛或仅有感觉异常或轻微触痛,伴发肿块溃疡时始发生较明显的疼痛,但疼痛程度不如炎症剧烈。因此当病人主诉疼痛,特别是牙龈痛或舌痛时应仔细检查疼痛处有无硬结、肿块与溃疡。若疼痛或舌痛时应仔细检查疼痛处有无硬结、肿块与溃疡。苦疼痛局部有上述体征,应高度怀疑该处有癌症。   口腔癌中舌癌与牙龈癌早期主诉疼痛者较多。若疼痛部位与口腔肿块溃疡的部位不符,则需要考虑肿瘤有向其他部位扩散的可能。牙痛可因牙龈癌引起,亦可因颊粘膜癌、硬腭癌、口底癌或舌癌扩散侵犯牙龈或舌神经所致。耳痛、咽痛可以是口咽癌的症状,亦可以是舌体癌侵犯舌根或颊、硬腭、牙龈,或侧口底癌向后侵犯咽侧壁而引起。   (2)斑块:口腔鳞癌位于浅表时可呈浅表浸润的斑块,此时不作活组织检查难与白斑或增生性红斑相鉴别。   (3)溃疡:口腔鳞癌常发生溃疡,典型的表现为质硬、边缘隆起不规则 、基底呈凹凸不平的浸润肿块,溃疡面波及整个肿瘤区。有时需与一般溃疡相区别:   ①创伤性溃疡:此溃疡常发生于舌侧缘,与溃疡相对应处总有尖牙、牙残根或不规则的牙修复体,说明溃疡是由上述刺激物引起。溃疡质软,基底软无硬结。消除上述刺激物1~2周后溃疡即可自愈。   ②结核性溃疡:几乎均为继发性,大多为开放性肺结核直接蔓延的结果,常发生于软腭、颊粘膜及舌背,溃疡较癌性溃疡浅,溃疡基底软无侵润硬结,抗结核治疗有效。   (4)肿块:口腔鳞癌起源于口腔粘膜上皮,其肿块是由鳞形上皮增殖而成。无论向口腔内溃破形成溃疡或向深部浸润,其形成的肿块均较浅表,其粘膜上总可见到癌组织病变。   一旦临床确定肿块来自口腔癌即应进一步判断其侵犯范围与深度。凡伴有咽痛、耳痛、鼻塞、鼻出血、张口困难、舌运动受限以及三叉神经支配区域疼痛、麻木等感觉异常时,均应考虑肿瘤可能已侵犯至口咽、上颌窦、鼻腔、舌外肌、咀嚼间隙以及下颌骨,从而结合口腔癌所在部位选用适当的景象学检查来进一步推断。   口腔癌之临床症状、预防与自我检查   李正? 台大医院牙科部口腔颚面外科兼任主治医师   韩良俊 台大牙科学系教授   台大医院牙科部主任口腔颚面外科主治医师   本文转载於防癌杂志第十八期   (一)简介   口腔癌为发生在口腔部位之恶性肿瘤的总称,可出现在口腔的任何部位,包括   唇、舌、口底、颊黏膜、齿槽粘膜、齿龈、?(口盖)、上颚窦及颚骨。从组   织学上区分,包括鳞状细胞癌,疣状癌,肉瘤,恶性黑色素瘤等;其中以鳞状   细胞癌占绝大多数。另外有些全身性之癌症亦有可能转移至口腔,包括消化道   癌症、前列腺癌、乳癌、肝癌、肺癌、甲状腺癌等。   口腔癌为一常见之疾病,若不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其致病率及致死率均   相当高。在美国每年约有12000名病患死於口腔癌,另有26000名新病例的产生   ,约占所有男性恶性肿瘤的5 %女性恶性肿瘤之2%。目前国内的口腔医疗与卫   教虽已渐进入开发国家之林,但遗憾的是大部份的口腔癌新病例都迟至中期或   末期症状出现后才寻求医治,此时常因癌病变之扩散而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再加上预防的工作,实为治疗口腔癌的最重要课题。   本文即针对口腔癌之成因,预防之道,临床症状与自我检查的方法为大家做个   介绍。   (二)口腔癌的成因   虽然没有确切的证据显示单一的因素会导致口腔癌的产生,但许多研究显示   多重因素会提高口腔癌之发生率。慢性刺激是一般所接受的较重要原因之一,   包括机械性刺激与化学性刺激。   慢性刺激之形式有许多种,其中较受注意的是嚼槟榔、吸烟、喝酒、梅毒、   阳光照射、营养缺乏、放射线治疗、不良口腔卫生及补缀物、职业等可能原因   ;另外年龄、性别、种族及地理区域亦会影响口腔癌之发生率。择要分述如下   :   (1) 槟榔   台大医学院牙医学系口腔病理学教授关学婉曾针对台大医院103位口   腔癌病人,分析口腔癌与习惯之关系。她发现66%有吸烟,39.8%饮   酒及53.4%嗜食槟榔习惯,无上述习惯者仅占14.6%;若以另外213名   非口腔癌病人做控制组调查,有吸烟,饮酒及嚼食槟榔者分别为   42.5%,22.5%及0%,全无上述习惯者则占51.2%。由此项研究中可   见,口腔癌患者与非口腔癌者之间,槟榔嚼食者之百分比有显著之差   异。若以部位来说,以颊黏膜癌患者嗜食槟榔之人数最多,为81.8%   ,其次为齿槽黏膜癌,有71.4%嗜食槟榔。   有关槟榔与口腔癌之间的关系,最近普遍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除   了台湾外,以口腔癌发生率与死亡率都最高的印度而言,许多人亦多   有嚼食槟榔之习惯。   除了口腔癌外,许多嗜食槟榔者亦会产生口腔癌前期病变如白斑症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牙齿咬合面严重磨耗、牙周病等严重疾病。   (2) 烟草   抽烟亦是口腔癌发生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雪茄烟与用烟斗抽烟。在一   项研究中,抽雪茄或用烟斗者得口腔癌的机会是非抽烟者之四倍;若   每日抽烟超过35支,则得口腔癌之机会与抽雪茄或用烟斗抽烟机会近   似。   有人以为烟草并非口腔癌的起始因素,但对口腔癌具有促进性的影   响,尤其是在抽烟与嚼槟榔两种恶习皆有者,最容「制造」出口腔癌   ;在另一项研究中发现在抽烟的102名治愈 的口腔或咽癌病人中,六   年后,继续抽烟者有32%又再发生第二个“抽烟区”癌,而停止抽烟   者不过5%再发第二个口腔癌。   抽雪茄者,尤其用烟斗抽者,与?部白斑症及尼古丁口炎等有关,   有这种习惯的人也易患口腔癌,尤其是唇癌。在印度有些地方的人是   把香烟或雪茄点燃的一端放在嘴里吸,因而增加?部癌的发生率,这   其中包括烟草的化学作用,还加上热刺激作用。另外有嚼烟草习惯者   ,惯於把烟草放在口内某一处咀嚼,此处就会逐渐发展出白斑症,经   过一、二十年左右而形成癌症。   (3) 酒精   在欧美一带,烈酒与口腔癌间有密切关系,50%的口腔癌患者有酗酒   习惯;酗酒者得口腔癌之机会为偶而喝酒者之15倍,而烟酒习惯皆有   者比例更高。   虽然酒精可能有些直接致癌作用,但更可能是酒精之间接致癌作用   ,其作用机转不明。但酒精过量造成肝硬化则已有定论。   (4) 梅毒   梅毒是造成唇与舌前三分之二部位癌症的重要因素,癌病变主要是因   梅毒性舌炎引起;曾有学者发现,在梅毒患者中,3%有口内癌前病   变白斑症,其中10%之白斑症最后演变成口腔癌。   (5) 阳光照射   阳光照射为唇癌,尤其是下唇癌的一重要因素。目前认为阳光会增加   下唇癌之发生率,特别是农夫,船员及户外工作者;而唇癌之发生率   在南方国家也比北方国家多。另一方面,黑人之唇癌及皮肤癌之发生   率也比白人少,可能是因其黑色素细胞有保护效果所致。   (6) 营养缺乏   就妇女而言,严重的铁质缺乏贫血与口咽粘膜萎缩及吞咽困难有关联   。其中在Peterson-Brown-Kelly症候群之患者,亦可能增加口腔癌发   生率。   另外嗜好烟酒槟榔者,是否亦会因其减少正常食物之摄取,而导致   营养不良或免疫能力降低而致癌症之产生,仍待更进一步探讨。   (7) 放射线治疗   有一些报告显示,头颈部之癌症经过放射线照射治疗后,在长期追踪   时,发现在少数病例显示有次发性口腔癌症产生的情形,其中以肉瘤   居多;可能是放射线造成正常细胞的突变所致。   (8) 不良口腔卫生及补缀物   许多临床医师相信口腔癌较常发生在口腔卫生较差之患者身上,但在   统计学上难以证明,因为大部份人口内或多或少都有蛀牙、不良补缀   物或断裂牙齿之尖锐面。虽然没有证据证明不良补缀物会造成口腔癌   ,但在台大医院牙科门诊中曾经注意到多位因不良补缀物慢性机械   性刺激,造成舌部之长期外伤性溃疡,最后发展成口腔癌病例;患者   口腔卫生良好,并无嗜食槟榔、烟、酒之习惯,而溃疡部位则正相对   应於不良补缀物处。   近来在英国口腔癌之死亡率大幅降低,当地学者也认为与口腔卫生   水准之提升有关联。   (9) 职业   除了户外工作者外,金属工人罹患口腔癌之比率似乎也较高。   此外研究口腔癌之病因学时,亦需考虑到口腔癌多发性病变产生之   可能性;因为口腔内若有某一区域易发癌病变,可能同时也有好几个   区域有相同的感受性;其解剖位置相分离,或同时发生,或间隔一段   时期后才发生,其发生率约在6.39-11%间。除口腔癌外,整个胃肠道   之多发性癌亦有相同的增加倾向。   (三)口腔癌的发生率   口腔鳞状细胞癌之发生与性别有明确之关联,以男性为主;男女发生比率,差   别最大者为唇癌9比1,最少者为齿艰癌1.5比1。最好发病年纪约在50至70岁之   间,年轻人则较少。   在发生率方面,随著地区不同有极大之差异;在西方国家口腔癌约占所有癌   症之5%,但在东方国家,特别是印度竟高达50%,这与其特殊的口腔习惯有   关,在台湾也是嚼食槟榔盛行的国家,口腔癌发生的比例也不低,且有逐年升   高的趋势。   在发生部位方面,也随著地区不同而有不同差异,在嚼食槟榔盛行区,以颊   部、齿槽、粘膜、舌、?、及口底较常发;嚼食烟草地区则以颊或颊前庭区较   多。   (四)口腔癌之临床症状与自我检查方法   如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口腔癌之治愈率会提高不少,因此一般民众需认识   口腔癌之癌前病变及早期症状。   口腔癌的癌前病变包括口腔各处黏膜之白斑症,红斑症,黏膜下纤维化,及   慢性溃伤、所谓癌前病变本身并非真正之口腔癌,但长期置之不理或刺激源仍   存在时,其后有极高之可能性发展成口腔癌。   前面提到的一些引发口腔癌之成因,常会先导致口腔粘膜白斑症,若置之不   理,有时会转变成口腔癌。   此外常有一些嚼食槟榔者,因为长期局部机械性刺激或加上化学物刺激,长   年累月刺激口腔黏膜,最后黏膜变白,嘴巴因黏膜下产生纤维化变硬而失去弹   性张不开,也是口腔癌的前期徵候。   口腔内黏膜起白色变化者称为白色病变,临床上有十多种病变属此,因此口   腔中任何部位有白色变化即应提高警觉,应即找专科医师鉴别诊断,决定是否   为癌前期的白斑病或黏膜下纤维化症,以便早期治疗。   另外,超过二星期不愈之口腔溃疡亦应注意,因为溃疡形成是口腔癌最早现   象之一,常见於唇、颊、舌、?等口腔黏膜,其深浅不一,边缘明显或不规则   ,底较硬,表面凹凸不平,并有向中心坏死之现象,表面有时流血。   除此之外常见口腔黏膜有绒毛样或菜花样之硬块都应注意,甚至口腔黏膜有   红色病变、黑色斑或痣都可能是危险的信号。   随著口腔癌向下侵犯颚骨,会产生牙齿松动、下唇感觉麻木、流血、产生肿块   ,甚至病理性骨折等病徵的产生。进一步口腔癌淋巴转移时,常会在颈侧触摸   到不动性无痛的肿大淋巴结,此时若再延误治疗,癌细胞最后会转移至肺、肝   、骨髓等全身部位,这时已到癌症的末期,药石罔效了。   自我检查是一种防癌的好方法,以下即针对各部位口腔癌的临床症状及照著镜   子做口腔自我检查的方法,加以介绍。   (1)脸部的对称性   先看脸部左右是否对称,包括表面皮肤及上下颚骨。口腔癌中,某些骨肉   瘤初期并不会造成表面口腔黏膜之溃疡,而是造成颚骨的局部性肿大,有时   合并有颚骨感觉异常或其上牙齿动摇等症状。   在表面皮肤的检查上,先观察颜色是否相同,注意突出的地方如痣,硬块   是否比先前变大,或颜色改变。   (2)唇   下唇之鳞状细胞癌常无痛、生长缓慢,且较少向深层侵犯及远处蔓延。检   查时以手将上下唇先后往外翻开,注意这部位每一地方之颜色或某些地方组   织有异常情形如溃疡或突起、白斑。长期抽雪茄或烟斗者,其放置部位常与   肿瘤位置相关联。   (3)牙龈   由於牙龈癌常会造成牙龈组织之丧失与齿槽骨之暴露,甚或造成牙齿动摇   ,因此患者与医师皆须与慢性牙周疾病做正确之鉴别诊断,以免误拔牙齿而   造成癌细胞之扩散或贻误治疗时机。一般牙周炎较少造成溃伤及表面坏死,   牙龈癌常会疼痛,且刷牙时易造成流血,常以溃疡形式存於附著牙龈上,并   易侵犯至其下之齿槽骨,下颚骨比上颚骨发生率高。   检查时将唇往外翻,使牙龈部份露出,同时注意颊侧及舌侧,查看颜色是   否有异,注意表面是否有肿块、溃疡、出血及不正常之牙齿动摇;由於肿块   的产,少数患者最初的主诉是对咬牙较易咬到牙肉,特别在无牙区常如此;   另外,牙龈鳞状细胞癌较易对其下颚骨产生侵犯,至下颚管下齿槽神经时会   有下唇感觉麻木情形出现。   (4)颊黏膜   颊部内面是口腔癌好发之部位,表面常呈乳头状或溃疡状,近咬合面处常   易被牙齿咬到。起始常以白斑病变存在,癌病变部位有时会痛,但并不显著   ,有时会有烧灼感。   检查时以两手指头开颊部,使此处黏膜露出,此部位平常较易被遮住,因   此较不易注意到其变化。   (5)舌及口底部位   舌部亦是口腔癌常发生之处,且预后很差。舌癌初期常以小溃疡表现,并   逐渐向深层及远处侵犯使舌失去其正常之活动性,造成吞咽及讲话之困难。   舌癌初期常表现疼痛症状,随著病程进展而疼痛加剧,甚至会传导至颈部及   耳部。   舌癌常发生於舌之侧面,而舌腹面较少。某些疾病由於会导致舌背乳突萎   缩,而导致此区易生白斑症及口腔癌机会增高,如严重铁质缺乏,维他命B缺   乏,Plummer-Vinson症候群,第三期梅毒及极少部份之扁平苔藓等。   由於位於舌下,口底部之口腔癌需仔细检查后才能发现,不过患者常会自   觉乾涩感或刺激感。   检查时将舌头伸出嘴外左右摆动,查看舌头的活动性,正常情形应很露活   ,否则应注意舌根或边缘是否长了肿块。然后将舌头卷起查看舌腹面,看左   右舌缘,口腔底部组织,还要用手指触摸舌及口腔底部有无突起或变硬。   (6)?(亦称口盖,在口腔上方)   对抽烟者而言,此处为易发口腔癌之处,起先多以白斑表现,随后再发癌   病变;肿瘤本身为乳突状或外生性,而较少扁平或溃疡者。   检查时站在镜子前,将头向后倾,口张开即可见到,也就是舌在嘴里往上   翘,所接触到的平面即是,注意有无任何粗糙表面或突起之处。   (7)颈部两侧   由於头颈部有丰富之淋巴网路,因此癌细胞常易沿此造成局部之颈部转移   ,而使颈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质地变硬并附著於邻近组织而缺乏可动性。   除口腔癌外,中国人最好发之鼻咽癌也常表现此症状。   检查时以手触摸颈部两侧看有无硬块,包括颈部各区之淋巴结群。   不过需注意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齿源性感染、肺结核或小孩,也常会发现颈   部淋巴结之发炎肿大,故需做鉴别诊断。   以上照著所指示的各项部位循序检查,发现有以下各情形时即应提高警觉, 并立即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或切片及病理学检查。   【1】口腔黏膜颜色改变如变白、红、褐或黑,且不能抹去。   【2】溃疡超过二周以上仍未痊愈的口腔黏膜溃疡就应考虑作活体   组织切片检查。   【3】硬块   口腔内外或颈部不明原因之肿块。   (五)结语   虽然自我检查,及早发现是治癌的良策,不过预防才真正是治癌的最上上之策   。远离各种危险因子如槟榔、菸、酒、过多的阳光、不良的口腔保健或有问题   的补缀假牙、强度的刺激性或烫热性食物,并定期做口腔检查,则相信必能使   你远离口腔癌,永保口腔的卫生与健康。

文章TAG:口腔  肿瘤  是什么  什么  口腔肿瘤是什么病  
下一篇